最新公告

廉政防控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廉政防控平台

【廉政文化宣传月】家风故事|董必武教育子女“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

发布时间: 2025-06-05 18:57:39 点击量:444


  董必武是参加过中共“一大”的革命元勋,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领导职务。

  虽身居高位,但董必武从不以党和国家的“元老”自居,总是把自己比作“配角”“老牛”。在他为党和人民奋斗和奉献的一生中,始终以“新功未建惭高坐”为座右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并以此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人,留下了很多佳话。

  1969年,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翮高中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当时董必武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态度十分鲜明:“干部子女不能特殊,良翮还是下乡插队去!”按照父亲的要求,董良翮报名下乡,被安排到河北省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大队插队落户。

  临别时,董必武提醒儿子说:“你是革命的后代,要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决不能高人一等!”他反复叮嘱,“你不能当特殊农民,要做一个普通农民。你要听老农的话,听队长的话。”

  董良翮在农村一干就是10年,他虚心向农民学习,争着干苦活、累活,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被树为知青的先进典型。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通讯《革命的好后代-记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详细报道了他的事迹。有关董良翮的身世,文章中只披露了他是“革命干部的后代”。

  1975年春,九十岁高龄的董必武病重住院,董良翮回京探望父亲,已是弥留之际的董必武却不让儿子留在身边,催促他赶紧回去:“农村工作忙,不能长期耽搁。我这里有人照顾,你还是回农村安心工作。”董良翮只得含泪辞别病危的父亲,回到插队的农村。

  董必武临终前在病榻上写了一首诗《九十初度》:“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这就是一个毕生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共产党人的自画像。1975年4月7日,叶剑英同志在董必武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朴素作风,将永远激励后人。

  推送科室:外科护理三病区  高明霞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街1号 咨询热线:0451-57335854,0451-57337472 网站电话:0451-57328499
网址:www.hljjh.cn  hljjh.org.cn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所有
黑ICP备12002574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4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