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讲堂 - 结核病知识
得了肺结核必须坚持治疗
发布时间: 2018-01-04 10:19:36 点击量:4048
有些地方在结核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及治疗、管理等具体工作操作不够规范。由于部分防治人员及医务人员诊断水平不高,导致结核病人被延误诊断;一些机构尤其是医疗机构结核病人登记报告工作薄弱,仍有相当数量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未被登记和报告;部分医疗机构的肺结核病人治疗方案不规范,有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病人的治疗督导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
诊断有多种手段
结核病人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
目前常用的细菌学检查方法主要是痰涂片镜检法,其特点是简单、快速和价廉,当天出结果,但不分死菌活菌;敏感性低,通常需5000~10000个菌/毫升才能够得到阳性结果;痰结核分枝杆菌常规培养法是结核病确诊最可靠的方法,但需2~8周才能出结果。
应用痰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培养手段,药敏系统能够将阳性检出时间明显缩短,从常规培养的8周缩短到3~14天,且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但仪器与试剂的价格昂贵,广泛应用有难度。
胸部X线检查可明确肺部病灶部位、范围、形态、密度和有否空
洞。X线对各种性质病变的透过度不同,因此在X线胸片上可分辨出病灶的病理性质。CT检查有助于发现脊椎旁心脏后的较隐蔽的病变,特别是小于1厘米的病灶以及胸膜边缘、肺尖部、肺门旁、心影后、气管内小病灶,也较易发现横膈面及被胸水遮盖的病灶,纵隔肿大的淋巴结和空洞。对诊断困难需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CT检查有一定价值。
合理使用二线药物
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为:按药物的层次分为一线抗结核药、注射用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二线抗结核药和疗效不确切的药物等。在每一类药物中同时选用某种药物,治疗18~24个月,其中注射用药疗程6个月。
我国常用的抗结核二线药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喹诺酮类、丙硫异烟胺、对氨水杨酸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等。目前,在二线药的使用上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药指征不明确,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基层不具备做结核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条件。对于可能耐药的结核病人在没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情况下,无从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线药治疗。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损害等,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较大,肝损害最为重要,其他不良反应少见。
肝损害除药物因素外,还与病人自身肝脏有无潜在疾患有关。含链霉素方案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增加,位听神经和肾损害发生率增加,病人顺从性差,而乙胺丁醇与链霉素疗效相近,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
以乙胺丁醇替代链霉素,可避免注射痛苦,减少交叉感染,防止链霉素的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不影响“短化”的推广应用,但应引起注意,特别要注意低体重病人进行抗结核治疗时的“适量”原则的掌握,避免由于药物过量而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应考虑药物包装也要有利于“适量”原则,除了通用的统一剂量的包装外,在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可以考虑提供一定数量的可分装药品。此外,为及时发现少数人的药物不良反应,针对其中最为重要的肝损害,是否应对结核病控制项目中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常规肝功能检查,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