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科教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信息 - 科教讲堂

肺部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 2018-01-04 09:26:12 点击量:10447

  据WHO统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深部真菌可侵袭心、肺、血液、胃肠等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免疫低下的高危人群,曲菌、念珠菌感染的死亡率可达4060%或更高。在临床上以肺部真菌病为常见且诊断困难,治疗时机难掌握。抗真菌药品种少、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价格昂贵。肺部真菌病已成为临床感染学中的严重问题

  一、真菌及分类

  真菌是一大类有细胞壁和真核结构,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的形态结构为菌丝及孢子。细胞壁含几丁质(chitin)和葡聚糖(glucan)

  临床常见几类致病菌

  霉

  组织和培养基中菌落形态可产生分枝的丝状菌丝的一类真菌。 曲霉菌、毛霉菌等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芽殖为主,在组织及培养基中均为芽生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一般无菌丝。

  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见,其次有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

  双相型真菌

  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

37oC试管或组织上生长,呈酵母菌样;

22oC培养呈菌丝体生长。

  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

  放线菌、诺卡氏菌

  属原核生物,不是真菌,但可产生孢子和菌丝,临床表现类似。

  1.按真菌的菌落形态分类

霉菌:多细胞,菌丝、孢子。

酵母:单细胞,芽生孢子,无菌丝,有或无子囊;酵母样真菌无子囊而有菌丝。

  2. 按真菌感染部位分类

浅部真菌:侵犯皮肤角蛋白组织,包括角质层、甲板、毛发和羽毛等。

深部真菌: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双相型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伊斯组织胞浆菌等。

  3. 按真菌的致病性分类

  l 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等。

条件致病性真菌:毒力低,对正常人群不致病,诱因存在——人体内、外界的真菌可引起感染念珠菌属、隐球菌、曲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等。

  二、真菌病总的变化情况

  据统计,由50年代的0.3%上升至11.3%,居各种病源微生物感染率上升之首。

  1.深部真菌病的死亡率

念珠菌病的病死率达40%以上,而其菌血症可高达88%。侵袭性曲霉菌病可高达50-100%

  隐球菌病:未及时诊断和治疗者,86%一年内死亡,92%在二年内死亡。

  2.深部真菌菌种变迁

  70年代以前,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源。70年代以后,非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明显上升,白色念珠菌相对下降。国外统计,1984年白色念珠菌占80% ,目前白色念珠菌感染仅占55%,非白色念珠菌占45%(近 1/2)。

1998—2000年统计中国前4位的酵母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61%),热带念珠菌(21%),光滑念珠菌(6%),近平滑念珠菌(6 ),其它(6%)。与国外报道近似。

  3.耐药菌株增多

  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对常用抗真菌药(如氟康唑等)耐药,并逐渐增加。 临床上已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土曲霉等非烟曲菌。

  4.肺真菌病特点

  肺真菌病的常见致病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环孢子菌、毛霉菌。其特点:

  高院内感染率: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  高死亡率:念珠菌病病死率>40%

  低临床诊断率: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

  低实验室诊断率:高达50%的播散性念珠菌病血培养阴性,通常在死亡后解剖才被诊断。

  快:病情进展迅速——变化快。

  5.肺曲霉菌病

  曲霉感染几乎都从呼吸道侵入人体,以肺曲霉病为临床表现(占80—90%),肺曲霉病是继念珠菌之后的第二位常见真菌

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侵袭方式增多,免疫抑制患者的死亡率达90%

  三、肺部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人群

  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肿瘤),癌症的放化疗,器官移植,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缺陷, 长期广谱抗生素和/或皮质激素的应用,长期留置插管,糖尿病、慢性肾衰和其他严重疾病,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高危环境(医院工程建设)。

  1.念珠菌感染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a.发热

各种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或再次发热,病原体不明的发热,

粒细胞减少的发热。

b.鹅口疮,食道炎,阴道炎(危重病人)

c.非典型的肺部浸润。

d.原因不明的肝功能障碍。

f.不明原因的精神或神志障碍。

2.肺曲霉菌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a.发热:早期中低度热,进展期持续高热。

b.咳嗽:早期干咳,进展期咯棕褐色痰,可有痰栓形成。

c.胸痛:胸膜受累或非特异性疼痛。

d.咯血:中晚期多见。

e.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双肺弥漫受累。

f.气胸:中性粒细胞减少者。

g.肺外脏器受累表现:多累及血运丰富的器官,如脑、肝、胃肠道、甲状腺等。

25-33%患者可无初期症状和阳性体征,严重免疫缺陷者病情进展迅速,从症状出现到死亡7-14天。

3.肺部真菌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a.影像学检查:X片、高分辨CT

b.直接镜检:阳性率低

c.真菌培养:

  可提高检出率,并可分型,但耗时。培养发现肯定的致病菌时可确立诊断。分离出条件致病菌时应结合临床情况判断。尚无法区别真菌的定植和感染。无菌部位(如血液或脑脊液)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


d. 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材不易,但是诊断真菌病的金标准

4.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影像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

实变,片状浸润影或空洞形成。而结节影,往往提示病变开始局限。

特征性表现

a.晕轮征。新月形空泡征。

b.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病变伴空洞结节状影

c. X线胸片可无阳性发现约10%

5.CT的影像表现

a.肺念珠菌病是弥散性微结节样损害,无晕轮征。

b.肺曲霉病呈孤立性,周边有低密度带的圆形较大损害区(晕轮征); 后期特征为病灶增大,部分出现新月形空泡征和/或偏心的镰刀状空泡征。

    肺部真菌感染(曲菌球)

  四.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确诊: 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组织学。

*可能: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

*疑似: 宿主因素+临床特征 宿主因素+微生物学

1.宿主因素

a.中性粒细胞减少,其计数<0.5×109/L的天数持续>10d

b.持续发热超过 4d,且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c.体温>38℃或<36 ,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1)60d内出现持续的(>10d)中性粒细胞减少;

(2)30d内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3)曾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4)伴有艾滋病;

d.有器官移植后的症状和体征;

e.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

f.长期慢性疾病、机械通气和长期置管。

2.临床标准

主要标准:CT检查新出现任何下述浸润性影,如晕轮征、新月体征、实变区内的空腔。

次要标准:

a.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咳嗽、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

b.胸膜摩擦音;

c.不在主要标准之内的任何新的肺部浸润影。

3.微生物学标准

1)痰液或BALF培养呈真菌(包括曲霉菌属、接合菌属(毛霉属)、放线霉属等)或新型隐球菌阳性;

2)抽吸标本培养为真菌阳性、细胞学或直接镜检阳性;

3)痰、BALF中真菌或隐球菌的细胞学或直接镜检阳性;

4)脑脊液、BALF或≥2次血标本曲霉抗原阳性;

5)血隐球菌抗原阳性;

6)无菌体液作细胞学或直接镜检发现真菌成分;

7)无导尿管患者2次尿培养酵母菌阳性;

8)无导尿管患者尿假丝酵母菌管型阳性;

9)血培养白假丝酵母菌阳性;

10)肺部异常而细菌学培养阴性,包括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任何标本如血、痰、BALF等。

以上宿主因素与微生物标准适用于任何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4.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病判断标准

具有适宜的宿主条件且同时满足以下各项

一项宿主因素标准;

一项微生物学标准;

一项主要 ( 2项次要) 临床标准。

5.可能侵袭性肺部真菌病判断标准

具有适宜的宿主条件、症状不能用其他明确 的诊断解释,且满足以下各项之一:

一项宿主因素标准;

一项微生物学标准;

一项主要( 2项次要)临床标准。

四.临床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被证实对全身性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有效, 三唑类口服药物用于治疗地方性和机会性真菌病,伊曲康唑被发现对曲霉菌病有效,低毒性的两性霉素B的脂质复合物开始用于临床,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敏感性试验标准化。

2.近50年抗真菌药物的发展

2.抗真菌药物的化学分类

分类 代表药物

多烯类 二性霉素B

咪唑类(一代) 咪康唑

(二代) 酮康唑

三唑类 (一代) 氟康唑

(二代)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昔沙康唑拉夫康唑

嘧啶类 氟胞嘧啶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开民。阿尼芬净。

3.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抗菌谱

4.二性霉素B

抗菌谱广: 大部分念珠菌、曲霉、隐球、球孢子及组织胞浆菌。副作用较大: 肾损害,低钾血症,低血压等。输注易出现:头痛、寒战、发热、静脉炎等反应。

用法:

先用无菌水溶解, 5-10%GS稀释。开始:0.1-0.25mg/kg·d qd。逐渐增加到1mg/kg·d qd。疗程1-3个月,总量最大不超过1-3g。注意肾功能和补钾.

5.二性霉素B脂类制剂

抗菌谱和抗菌作用同二性霉素B。 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丰富的器官,减少肾组织分布,减轻肾毒性和发热等即刻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目前有三种含脂制剂:

a.二性毒素B含脂复合体(Abelcet, ABLC);

b.二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Amphotec, ABCD);

c.二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 L-AmB

用法:

先用无菌水溶解,5-10%GS稀释,浓度 < 0.15mg/ml 开始0.1mg/kg·d qd。每日增加0.25-0.5mg/kg·d 1-3mg/kg·d 维持

6.氟康唑

抑真菌药。耐受性及安全性好,对大多数念珠菌有效,治疗白念的金标准。克柔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呈剂量依赖性,氟康唑对霉菌无效。

7.伊曲康唑

抗菌谱广,安全,耐受性好。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牙生菌均有效对曲霉菌属有杀菌作用。可序贯治疗,胶囊吸收差,口服液生物利用度55%,对心肝肾有一定的损害。

8.伏立康唑

抗菌谱广,对念珠菌是抑菌剂,几乎所有的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部分有交叉耐药。口服吸收迅速,空腹口服时,生物利用度>96%;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血浓度,不能经透析清除;在眼、脑、CSF中有较高药物水平;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禁止与特非那丁、奎尼丁、利福平、麦角生物碱类药物等合用可使西罗莫司浓度升高5倍。与他克莫司、环孢素合用时应注意减量和监测血药浓度。

9.卡泊芬净(科赛斯)

不具备与三唑类或多烯类的交叉耐药,与两性霉素B疗效相当,耐受性优于两性霉素B。对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或氟胞嘧啶的念珠菌均具有体外抗菌活性。

毒性小,半衰期长:每日给药1次。药物相互作用少,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但只能静脉给药,尿路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浓度低。

FDA批准的卡泊芬净适应证:

a.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b.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c.食道和口腔念珠菌病。

d.其它抗真菌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菌病的治疗。

10.米卡芬净(米开民)

  2007年中国上市,广谱:全面覆盖念珠菌,曲霉菌及肺孢子菌,无交叉耐药性,对耐唑类致病真菌有效强效,高效治疗多种真菌感染,与其他类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更稳妥用于肝肾功能受损病人。与免疫抑制剂等其他药物可安全联用。依据病人病情调整剂量,无需首过剂量加倍。可用于婴幼儿。对老年人,轻至中度肝损伤,轻至重度肾损伤或血液透析者无需调整剂量。较少药物间相互作用。抗真菌药物一览表

类别

通用名

用法用量

每日费用

核心优缺点

抗菌譜

三唑类

氟康唑

400mg

Iv q24h

736

抗菌谱窄治疗白念好

念珠菌

伊曲康唑

200mg

Iv q12h

1180

药物副反应多

念珠 曲霉

伏立康唑

400mg

Ivq12h

2840

视觉障碍高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

70mg iv

Follow by50mg qd

3124

安全性好 价格昂贵

念珠 曲霉

米卡芬净

50-150mg

qd

660-1980

高效 安全 经济

多烯类

二性霉素B脂质体

 

2000-3000

广谱 较少的耐药性 毒副作用大

念珠 曲霉 毛霉 镰刀霉

  五.早期经验性治疗

  临床上难判定检测结果是真菌寄殖还是感染,难以界定用药是预防还是治疗。且念珠菌在高危患者中发病率高;真菌感染确诊困难。临床上治疗越及时,越能改善预后;延迟治疗明显增加死亡率。

1.治疗的新概念

a.一般预防:未有感染而给予治疗

b.目标预防:如用复方新诺明预防肺孢子肺炎(PCP

c.先发治疗:高危病人,有感染的危险因素

d.经验治疗:临床经验提示

e.目标治疗: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

2.早期经验性治疗所必需的条件
a.具备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b.具备临床表现、体征。

c.具备真菌寄殖的证据。

d.达到经验性早期治疗的标准。

3.早期经验性治疗的标准

a. 对积极的抗细菌治疗无反应;
b.
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或DIC的发生;

c. 伴有发热(>38.5℃)或低体温(<36℃);

d.不明原因的较长时间的低血压(收缩压<80mmHg,>2h),且对容量复苏无反应;
e.
高危患者同时在两个以上部位,两次以上找到真菌、 菌丝;
f.
血液、无菌体液培养得到阳性结果;

g.高危患者发现眼内炎(眼底检查有白色毛状渗出物)。

4.经验性治疗应注意

a.选择合适的对象:可能(侵袭性真菌病)。

b.避免不加选择地“经验治疗”:低风险或不太可能患真菌感染。

c.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考虑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相互作用。

d.综合治疗,增强病人抵抗力。

e.依靠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力求确诊。

f.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选择
由于对氟康唑敏感的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为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氟康唑的毒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所以首选氟康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街1号 咨询热线:0451-57335854,0451-57337472 网站电话:0451-57328499
网址:www.hljjh.cn  hljjh.org.cn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所有
黑ICP备12002574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4266号